牛宝新闻

牛宝体育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大新闻发布盛典实录

2023-02-11 22:36:0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1月17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主办的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大新闻发布盛典暨2023石油和化工企业社会责任高峰论坛通过线上直播举行。本次盛典聚焦石油和化工行业过去一年来如何着力实现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展现石化行业及企业在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动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等方面取得的靓丽成绩,全方位向社会讲好行业故事。今日对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大新闻进行详细解读,以飨读者。

  2022年10月16~22日,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习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石油和化工行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实现石化强国梦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强大动力。全体石化人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新闻发布人徐岩:金秋十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聚焦我们党的二十大。我作为上会记者,十分荣幸能在现场聆听习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向行业传递盛会声音。这是一次回望过去、总结经验的历史盛会,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这是一次继往开来、在新起点上再出发的历史盛会,会议选举产生以习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描绘出未来党和国家事业新蓝图。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党的二十大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指明了未来的奋斗方向。石化战线干部职工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使命任务,让全体石化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要把大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加快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未来十年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十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的使命任务,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确立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

  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而且为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防安全提供支撑和配套。做好新一年的工作,石化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石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持续加快产品结构的高端化和绿色低碳化,更加突出创新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新要求,更加巩固我国石化大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器和压舱石的地位和作用。新的一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全力保障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向石化强国的跨越再取得新的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新贡献!

  新闻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出台 国内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迎来新机遇

  2022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对有序推进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通知》明确,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炔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等,属于原料用能范畴,在国家开展“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将原料用能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据此核算各地区能耗强度降低指标。

  新闻发布人靳雅洁:近年来,随着相关产业稳步发展,原料用能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成为石油和化工行业很久以来的期盼。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石化化工行业能耗总量约7.2亿吨标准煤,其中原料用能占比约30%。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原料用能消费量还会随之增长。

  原料用能与燃料和动力用能不同,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别。在节能评价考核等工作中科学区分原料用能和燃料动力用能,符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和国际通行做法,有利于加快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物质产出效率更高的产业和项目倾斜,推动加快构建高端完整的石化化工生产和供应体系,推进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在行业的不断呼吁下,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对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行了部署,提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随后发布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也提出将“原料用能不纳入全国及地方能耗双控考核”。此次发布的《通知》则对原料用能的基本定义和具体范畴进行了界定,对有序推进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石化和化工行业原料用能占到全国原料用能总量的70%。将原料用能从能耗总量控制中移出,增加了行业部分增量项目获批的可能性,不仅将利好行业能效先进企业,更将为国内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石化联合会与化工行业一道,在实现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总控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一是进行了相关政策的研究工作;二是通过媒体、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提案等方式积极反映;三是抓住重大问题切入点和重要时机进行学习和反馈,最终促成了相关政策的出台。

  下一步,石化联合会及全行业企业将聚焦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总控政策的落地和实施,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行业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政策宣贯;另一方面要通过制订标准和调整配套政策来界定原料用能的具体范畴。

  山东能源集团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柳永兵:从《通知》具体内容看,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的烯烃、芳烃、醇类、合成氨等产品的煤炭,不属于原料用能范畴。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在国家“双碳”目标政策下,其碳排放的压力有望得到一定减轻,属于较大的利好消息。

  煤化工下游产品的原料用能在能耗总量中占比较大。相关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化工项目所需的能耗指标会大幅下降,新增项目有望获批,从而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政策虽利好,但我们不应放松原料用能的节能提效工作。作为新型煤化工企业,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道路。

  2022年10月30日,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出台,并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黄河保护法》中的多个条目对石油和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禁止在黄河干支流岸线管控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对沿河道、湖泊的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等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环境风险隐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焦化、化工等行业应当开展清洁生产等。

  新闻发布人赵欣婕: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走遍了沿黄9省区,两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作出系列部署,为新时期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石、提供了科学指引、明确了行动纲领。

  2022年7月,《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先后走访了沿黄4省区的29家相关单位及化工企业。这一路上的河清了、景美了,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在黄河流域安了家,我们被广大化工企业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而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所震撼。

  大河之“涌”,母亲河生态健康持续向好。2022年1~6月,黄河流域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82.4%,同比上升5.8%;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这离不开沿黄化企在污染防治和优化节水工艺等方面的努力。

  大河之“兴”,流域产业转型迈入新阶段。宁夏积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位于陕西的全球最大现代煤化工项目装置陆续落地;山东千亿级“零碳”化工园区已初具规模……

  从三江源头到渤海之滨,一系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方针要求正在落地生根,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与石油和化工行业一起,正在见证前所未有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马占荣:2022年,宁东基地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黄河保护法》,全面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任务部署。目前,宁东已进入发展变化最大、实力提升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时期,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系统施治,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二是坚持严字当头,做实环保督察的“后半篇文章”;三是加快产业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四是推进能源转型,走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后续,宁东基地将重点实施八大细分产业链和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煤化工与清洁能源产业互补融合,与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的产业高效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以及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加快转变。

  滨化集团总裁任元滨:滨化集团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对保护母亲河深感责任重大。近年来滨化集团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做绿色化工、低碳转型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滨化集团成立了“双碳”战略委员会,启动“双碳”专项规划,全力打造绿电+储能+绿色化工能源体系,加快布局零碳产业集群。未来,滨化集团将做好降碳、减污、扩绿文章,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继续走在前列,为更好保护母亲河提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滨化样本。

  新闻四:北京冬奥会成就首届碳中和奥运会 绿色冬奥科技冬奥“化工”大显身手

  2022年2月4~20日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圆满兑现了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并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零”碳排放的氢燃料火炬、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的火炬外壳、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生产的可降解餐具……一项项化工新技术、新材料彰显出北京冬奥会的中国智慧。

  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代表的国资央企为保障大赛胜利举行所作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中国石油也收到北京冬奥组委及相关部门发来的感谢信。

  牛宝体育

  新闻发布人丁青松: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重要的办奥理念,低碳则是北京冬奥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绿色冬奥科技冬奥,化工行业大显身手。《中国化工报》专门开设了《点亮北京冬奥 炫彩中国智慧》栏目,真实记录了化工人、化工科技为打造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标准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效。

  氢气作为最清洁环保的燃料,是最能够体现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的能源。在2022年2月4日晚,由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提供的氢气,点燃了“鸟巢”的主火炬。中国石油提供的绿氢则点燃了张家口赛区太子城火炬台的主火炬。这不仅创造了冬奥火炬用能历史,首次实现燃料生产到应用全过程碳零排放,更向全球彰显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

  北京冬奥组委对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也高度重视,积极引进优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冬奥会举办期间,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北京冬奥会提供29种生物可降解产品和相关支持服务。北京冬奥会还用上了中国石化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用于赛事场馆服务和市民生活所需。

  这些化工新技术、新材料,无一不凝聚着我国化工行业科技研发的力量和科技工作者的集体智慧。

  上海石化副总经理黄翔宇:奥运火炬是奥运会最重要的形象元素之一,上海石化出色完成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的研发量产、运行保障任务。上海石化勇担央企责任,充分发挥碳纤维研发和生产基地的产业优势,协同其他5家单位,逐一攻克了耐高温、耐燃烧等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从碳纤维生产、复合材料制备到产品终端应用的一体化方案,解决了“飞扬”火炬量产难题,真正体现了绿色冬奥科技冬奥的办奥理念。

  为了完成火炬传递过程当中的服务保障工作,上海石化专门组织了20多个人的保障团队,从希腊采火到冬奥火炬传递,再到残奥火炬传递,全过程进行保障,完成了火炬零熄灭的目标,体现了央企的责任和担当,承担了产业链链长的责任。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礼平:安徽丰原作为拥有生物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企业,通过北京冬奥组委的层层筛选,从30多家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物可降解餐具供应商。安徽丰原历时一年多进行配方研发和检测,研发的高耐热聚乳酸片材及其制品关键技术应用于此次产品制造。

  同时为保证餐具的安全,根据国标、欧盟食品安全要求及冬奥组委要求,安徽丰原对所有供冬奥会产品进行了长达半年以上的使用安全测试。产品使用废弃后,在工业堆肥和自然填埋条件下可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又重新回到自然界中。安徽丰原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供应的3000余万件可降解餐具,减少碳排放约585吨,相当于3.2万棵树一年的吸收量。

  新闻五:石化化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意见发布 推进我国由石化化工大国向强国迈进

  2022年4月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行业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我国由石化化工大国向强国迈进。《意见》明确了创新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数字化转型、绿色安全五方面的主要目标,提出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新闻发布人刘敬彩:结合《意见》确定的目标要求,石化化工企业认真落实,并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022年1月29日,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全面建成。2022年6月5日,世界首套万吨级以碳氢化合物为产品的二氧化碳利用项目开建。2022年6月30日,全球最大的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中交。2022年11月下旬,目前为止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煤制烯烃,也是全球唯一一个规模化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烯烃的项目环评获批复。2022年11月30日,总投资900亿元的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二期项目正式建成投产。

  我国石化化工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路线图蓝图已经绘就,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石化化工行业和企业必将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努力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陈恺民:“十四五”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由石化化工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意见》绘就行业发展蓝图,成效在于实干落实。2022年,工信部坚持目标导向、系统谋划,着力“四个推动”,确保《意见》目标任务落实。

  一是推动创新发展,二是推动结构优化,三是推动转型升级,四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化工新材料是行业增长的新引擎,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工信部着眼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依托新材料重点平台,促进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生态,加快急需的化工新材料产品投放市场进程,增强保障能力。

  华谊集团副总裁陈大胜:近年来,华谊集团围绕能源化工、绿色轮胎、先进材料、精细化工和化工服务五大核心业务,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端发展、跨市发展、一体化发展”五大发展战略,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新时代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向全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业务布局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安全环保水平持续提升,三是创新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四是数字化转型的引擎作用突显。

  目前,华谊集团正在全力推进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三期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3年一季度开工,加快建成双千亿的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强国内油气开发,增储上产,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端牢能源饭碗的“压舱石”。2022年1月9日,中国海油宣布下属渤海油田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原油增量约占全国增量的近50%。2022年11月24日,中国石化宣布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大型整装页岩气田——綦江页岩气田诞生。2022年12月10日,中国石油宣布中国陆上最大整装气田——长庆油田成为我国首个日产天然气突破1亿立方米的整装大气田。在国内重大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频频突破的支撑下,2022年预计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05亿吨左右,自2016年以来首次超过2亿吨;天然气产量预计为22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

  新闻发布人常婷婷: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和重要的油气消费市场,要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是关键。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延长石油等一批能源化工骨干企业,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推动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和工业生产用能作出了巨大贡献。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超深水、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及技术获得突破,老油田产量衰减速度放缓,新油田投产加快,原油产量保持增长。

  在稳油增气全力上产的同时,中国油气对外合作大单也在频现。继东线日,能源领域又一重大标志性合作落地,中俄签署远东天然气供销协议。2022年11月21日,中国石化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这是液化天然气行业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天然气供应协议。2022年12月7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泰安—泰兴段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东部能源通道全面贯通。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余国:2022年,中国能源供应安全稳定、市场价格合理可控,国家和行业发展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获得坚强的能源保障。

  国内油气行业全力推动增储上产。油气产量超额完成“七年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原油产量重上2亿吨,实现4年连续增长;天然气产量超过2200亿立方米,连续6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产供储销体系弹性韧性进一步提升。

  中国石油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22年油气总产量突破2.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

  新形势、新征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需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化石能源与新型能源协调发展,提升能源生产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着力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和前沿颠覆性技术。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朱彤: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给能源安全带来的影响不仅反映在供应的稳定性上,对价格也产生了影响。自2021年以来,全球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反映了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对能源安全的影响。

  对此形势,应从三个方面应对:一是化石能源退出不能太快;二是应进一步加快能源转型,改变不利于能源转型的体制机制;三是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

  2022年3月10日,福建能化集团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合资企业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总投资420.7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同年3月10日,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宣布重启中国百亿美元炼厂投资项目。

  2022年9月6日,《外商投资法》颁布后落地的首个外商独资大型石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首套装置投产。

  新闻发布人孙书博:扩大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化企拥抱中国机会。

  2021年全球化工50强中排名第一的巴斯夫、排名第四的SABIC、排名第十的埃克森美孚以及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均选择了大手笔在中国落子超大型化工项目。

  如此多的重磅化工项目为何“扎堆”中国?是进一步缩减和完善的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是及时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优化全流程服务,给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吃了“定心丸”。

  中国经济的持久魅力不仅吸引着重大投资项目,还吸引着跨国化企将“首发”放在了中国。已经投产的巴斯夫湛江项目,首次工业化应用了巴斯夫公司的多项最新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第五届进博会上,陶氏、科思创、霍尼韦尔、施耐德等多家跨国化企与国内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首发了多个聚焦“双碳”和高端服务业产品、技术、服务。

  SABIC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李雷:目前,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当中。前不久,习主席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多次提及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并将其作为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良好范例。

  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拥有一个世界规模的150万吨/年综合乙烯裂解和下游装置。我们将考虑提供一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为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做出示范。

  此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在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上体现出SABIC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原则的恪守。在该项目上,我们将继续努力,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达到最高安全标准和排放标准。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一项目,将更多的创新力量、资源、合作投入到可持续发展中,在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低碳转型的征程中进一步发挥自身所长。

  牛宝体育

  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刘茂树:秉持深耕中国谋求长期发展的理念,霍尼韦尔在中国扎根已近90年。目前,中国已成为霍尼韦尔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也是公司最大的增长型市场。

  作为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全球领先工艺技术供应商,霍尼韦尔正通过开发一系列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帮助化工企业提高安全及可靠性,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与本土企业互利共赢。

  凭借在可持续发展和节能方面100多年的丰富经验,霍尼韦尔将携手众多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推广可持续解决方案落地,减少碳足迹释放,帮助更多客户与合作伙伴实现低碳转型,助力实现中国“双碳”目标。

  2022年7月31日,我国首个丁二烯法己二腈工业化生产项目——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己二腈及系列新材料项目一期在山东淄博投产。该项目一期采用中国天辰自研技术,以丁二烯为主要原料,每年生产20万吨己二腈,并生产丙烯腈、己二胺、尼龙66成盐及切片等。经过40年艰辛探索,中国终于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己二腈先进生产技术,我国目前少数几个被“卡脖子”的关键原材料技术攻关再下一城。

  新闻发布人李东周:在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己二腈是当时中美贸易清单里唯一100%依赖进口的化工原料。作为生产尼龙66的关键原料,己二腈被称为尼龙产业的“咽喉”。然而,从1930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己二腈工业化生产后近百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没有自己生产的己二腈。每当国外主要生产商出现生产波动导致供应紧张时,国内整个尼龙66产业链都会遭受冲击,甚至造成下游相关企业集体亏损,而产生的溢价绝大部分被国外“收割”。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启了己二腈国产化的征程。2019年10月,华峰集团应用己二酸催化氨化法建设的5万吨/年己二腈装置实现稳定运行,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己二腈工业化的企业。3年之后,天辰齐翔20万吨/年丁二烯法己二腈项目投运,使我国拥有了全球最先进的己二腈生产工艺,一夜之间看到了己二腈产业的世界之巅。

  目前国内还有多个己二腈项目已启动建设,多种生产技术正开发试验。我们有理由相信,自主技术将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大放异彩。

  牛宝体育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学民:目前,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丙烯腈装置运行稳定,实现满负荷运行;核心装置己二腈单元在打通全流程后,我们着手进行了工程优化改造,目前已经启动装置工业试验(运行),催化剂制备单元已经顺利开车;下游己二胺、尼龙66等装置全部具备运行条件。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作为中央企业,积极担负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的使命和责任,聚焦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等材料领域,持续向化工行业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拓展,打造化工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驱动型创新平台公司。

  山东聚合顺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永宾:己二腈国产化打破了国外垄断,让己二腈供应瓶颈逐步缓解。这将推动国内尼龙66技术革新优化,加快产能扩张步伐,使得国内尼龙66价格更具竞争力。而供给端的稳定,也将推动需求端延伸,催生出更多的下游应用,尼龙66的产品优势会使其在国内工业、民生等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高,我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己二腈—尼龙66市场。

  天辰齐翔己二腈装置开车并产出优级产品,让我们对行业发展前景满怀信心和期待。希望国内己二腈生产企业坚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客观分析认识行业、产品现状,加速推动产品更新迭代和产能扩张,为下游生产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和稳定、可靠、优质的产品供应;同下游企业合作,更加充分地认识产品特性,共同探索更多的下游应用,尽快让高端材料“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2年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达13731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以来,面对成本大幅上升、物流不畅、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多重不利因素,化肥行业扛牢保供稳价重任,仅截至2022年10月底,就已生产氮肥3411万吨、磷肥1245万吨、钾肥475万吨。氮肥、磷肥产量不但创全球第一,而且国内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有力支援了我国粮食生产再夺丰收。

  新闻发布人陈馨蕊:保障粮食安全是化肥行业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全球新冠疫情以来的三年,党中央把农产品稳产保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化肥行业肩负的使命艰巨而神圣牛宝体育。值此国家统计局的公告发布之际,化肥行业可以自豪地说,在化肥保供稳价上,我们再次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疫情三年,我们年年强调保供稳价,但2022年的困难尤为突出。一方面,在行业外部,今年疫情多点散发,物流运输一度严重受阻;另一方面,在行业内部,硫黄、磷矿石等原材料大幅波动,部分原料供应一度告急,加之全年化肥市场波动,部分产品甚至出现阶段性的总体亏损,给行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

  化肥保供稳价,我们能够再次打胜仗,归根结底有两点:一是政策给力,二是行业努力。2022年,国家先后三次在重要农时下发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农资补贴共计400亿元,出台了化肥商业冬储和夏管肥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相关部委急行业之所急,为化肥企业生产经营千方百计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化肥企业克服内外压力,开足马力生产,不仅实现“量”上的保供,在“价”上更是成为全球洼地。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氮肥是粮食的“粮食”,保障粮食安全是化肥行业的天职,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氮肥行业在落实国家“保供稳价”任务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氮肥生产企业利用各种资源和国家出台的政策,千方百计地开足马力生产,提高氮肥产量;二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减少氮肥产品出口;三是在农业淡季,为了保证农业旺季农民有肥可用,各生产企业一方面要继续保证生产,另一方面要和销售企业一起积极为农业储备化肥。

  总之,通过多方努力,2022年国内氮肥市场相对比较平稳,价格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从而实现了农业的大丰收,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氮肥行业圆满地完成了“保供稳价”任务,再次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先正达集团中国副总裁马跃:2022年充满挑战,但是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化肥保供稳价对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先正达集团中国作为中国中化旗下核心农业企业,一直承担着保供稳价、减量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具体到化肥保供稳价方面,中化化肥作为农业“国家队”,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粮食安全:一是全力开足生产,保障优质货源;二是打通物流供应链环节,保障最后一公里的畅通;三是依托科技和服务,支持一线农业生产。

  展望未来,2023年仍然充满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和全体行业同仁一起,砥砺前行,保供稳价,确保粮食安全。

  中国海油本次发行上市是近10年中国能源行业规模最大的A股首次公开募股(IPO),是适用扩大红筹企业上市试点范围的第一单红筹回归A股主板IPO,是我国能源行业转型发展、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典范。

  中国海油上市不仅丰富了A股市场的股票类型,还填补了国内市场在纯上游油气股票上的空白。

  新闻发布人王京尧:A股上市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成功搭建起境内外资本运作平台,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中国海油的成功上市,“三桶油”会师A股,也全部实现A+H同步上市,稳定了我国基础能源化工的大盘。同时,能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在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分量也再次得到提升牛宝体育行业新闻。

  能源央企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来,这些能源央企上市公司为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资本市场也为能源企业提供了融资、并购、发展壮大等支持,推动企业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前行。

  未来,这些能源央企上市公司有条件充分利用境内外融资渠道,更加完善资本架构,提升企业形象,凸显投资价值,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助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孙念瑞: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中国海油这样的能源领军企业在A股上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增加A股市场优秀投资标的;其次,有利于推动A股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在ESG方面的表现;最后,树立了注重股东回报和重视与投资者沟通的典范。

  回顾中国海油在A股上市以来的表现,该公司的IPO为红筹股回A树立了成功典范。希望中国海油未来继续以优秀的业绩表现和管理水平为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能源组联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黄旭:中国海油本次A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达322.9亿元,是近十年来A股融资规模最大的能源行业IPO。

  中国海油登陆A股,有利于丰富融资渠道,完善投资者结构,助力公司扎实推进油气增储上产、科技自主创新、绿色低碳发展三大工程,努力向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迈进。作为市场上稀缺的纯上游能源企业,中国海油A股上市后凭借其持续增长的业绩规模和领先的盈利能力,成为A股市场难得的价值投资标的,股价走势维持了良好的势头,同时有效拉动公司境外市场股价上涨,推动公司估值回归。

  中金公司担任本次中国海油A股上市的联席主承销商,协助中国海油充分挖掘核心优势和未来发展亮点,向市场传递公司战略与价值,赢得资本市场认可,成功实现良好发行定价。

  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包括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有多家化企上榜。入选绿色工厂名单的化工企业主要有:北京中石化燕山石化聚碳酸酯有限....

  根据官方报道,郴州的锂矿资源非常丰富,郴州锂矿主要分布在临武县、宜章县、桂阳县,其中主要在临武县。目前郴州市锂矿储量具体多少还在勘查中,仅仅官方公布临武县已探明的锂矿就非常惊人,临武县氧化锂储量超过了...

  2月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13项重点任务。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企业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提高有效投资质量,提振全社会经济发展信...

  从江苏如东县政府网获悉,2月7日,如东县人民政府、中国石油浙江油田公司签订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据悉,如东与中石油集团合作渊源悠久,早在2009年,中石油集团就在能源岛上建设了在江苏的首座L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邮编:100120

网站地图